氧气电池质—电耦合机理揭示

发布时间:2023-11-09 19:10   内容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3831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工程科学学院特任教授谈鹏团队首次揭示了锂氧气电池多孔电极中伴随微观结构变化的电化学与传质耦合机理,将为新一代电极设计提供指导。研究成果日前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

氧气电池质—电耦合机理揭示

锂氧气电池因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过氧化锂作为固体放电产物,一方面堵塞电极孔隙,阻碍低浓度氧气在多孔电极中扩散;另一方面,钝化电极表面,造成电子转移受阻。然而,明确电池失效的根本原因仍具有挑战性。受限于表征技术和均质模型,目前对于多孔电极内部电化学和传质耦合机理还缺乏定量认识。

为排除孔连通和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干扰,研究团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传输通道阵列排布且定向可控的多孔电极,允许活性物定向传输。因此,通道单元的活性物质传输路径、通量,电化学反应界面和产物储存空间都可以定量。针对通道单元,团队还构建了非均质的三维瞬态模型,以反映整个电极中电势场和浓度场的时空分布细节。

联合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多孔电极的传输通道尺寸达到临界值时,将影响锂氧气电池的工作机制。此外,该项工作研究首次定量分析了超氧根的分布和扩散特性。在过氧化锂膜未沉积到极限厚度时,超氧根遵循氧气分布特点,从氧气侧扩散到隔膜侧。当氧气侧的过氧化锂率先达到极限厚度时,超氧根的浓度分布和扩散方向发生逆转,由低氧区向高氧区扩散。

研究人员表示,经过实验验证,相关结论对于无序孔电极具有普适性和启发性意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